fbpx

【老蕭說書】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

by 老蕭

談到財務自由,自然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人生狀態,但放眼大多數人的理財方式——上班賺錢,下班花錢,每個月不僅收支平衡很難達成,除了為五斗米折腰,還得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以及追求夢想的權力。

但世上有一群被稱為 FIRE 理財族的群體,他們卻能夠擺脫這種「老鼠賽跑」的生活,奪回人生的主控權,讓我們從《賺錢,更赚自由的 FIRE 理財族》這本書來一探究竟。

More...

什麼是 FIRE?

FIRE 是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缩窝,FIRE 運動近年如星火燎原般在全世界傳開。FIRE 運動說白了其實很簡單,就是以過著積極節儉的生活方式,存錢投資累積資產和被動收入,全面掌控自己的個人財務,目標是擁有足以應付生活開銷的被動收入,就算脫離職場也能安然享受生活。

FIRE 的字面上雖然提到「提早退休」,但那其實是形容不再需要為錢工作的自由,當你的 FIRE 目標達成以後,你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如果你熱愛你一直在從事的工作,或者你有想要開創的新事業,你都能夠在沒有財務壓力的情況下去進行,去追尋自己的使命和人生意義。

在 FIRE 運動的背後,更加令人在意的,是它代表著我們可以奪回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資源——時間

《賺錢,更赚自由的 FIRE理財族》作者介紹

作者 Scott Rieckens 是曾榮獲艾美獎提名的電影導演與短片製作人,同時也是一位企業家及作家。

《賺錢,更赚自由的 FIRE 理財族》這本書,講述了作者 Scott 和家人如何從「消費主義陷阱」中覺醒,接觸 FIRE 運動和逐步實踐的過程。除了寫書,作者也善用自己影視內容製作的職能,於 2019年發佈了《Playing with FIRE》紀錄片,專訪了許許多多實踐 FIRE 運動,選擇實現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同道中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

從賺越多花越多到由奢入儉

作者 Scott 和妻子 Taylor 都屬於高薪工作者,自他們結為夫妻,一直都是以及時享樂的方式過活,居住在環境優美但消費高昂的美國加州海岸,無論是購買名牌手錶和服飾、到奢華餐廳用餐、享用精緻美酒,從來都是花錢不手軟,甚至還開玩笑說,「有錢就花」完全就是他們的座右銘。

但是在他們的孩子 Jovie 出生後,這樣的理財方式給 Scott 和 Taylor 帶來了壓力,為了應付越來越沉重的財務壓力,他們只能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多的是花在工作上以賺取更多的收入,來維持原來的消費習慣。這對夫妻的儲蓄,基本上只是將收入的 10%撥入 401K退休福利計劃(猶如本地工作人士,只存錢在馬來西亞的公積金),剩下的收入,都轉化成支出,賺得越多卻也花得越多。

這種高壓且必須犧牲陪伴家人時間的生活方式,深深地困擾著 Scott。終於在 2017年的一天,在上班途中塞在車龍中的作者,從自己最愛的播客(Podcast)訪談中首次聽聞 FIRE 運動,Scott 的內在由此轉變,深信自己找到了通往財務自由之路。他認為只要遵循已有千萬成功的 FIRE 例子,少花錢,多存錢,買回自己的時間,就能改變眼下喘不過氣的生活方式,而決心開始自己的 FIRE 旅程。

當然,對已有家室的 Scott 來說,有什麼重大的財務決定,自然並非由他一個人說了算,他必須說服自己的妻子,而來自富裕家庭,花錢向來眼都不眨的妻子 Taylor,會否如作者所想,同意和貫徹 FIRE 運動的理念呢?

想改變,但大家都可能遇上的挑戰

《賺錢,更赚自由的 FIRE 理財族》最值得分享之處,在於它並不是一本「內容硬邦邦」的工具書,作者除了分享 FIRE 理財方式,也細說了自己在財務規劃進行巨大變更時,和妻子、父母、岳父母及朋友的溝通及互動。老蕭認為這樣的經驗分享,能夠幫助到許多讀者在做相同決定時,得到一些處理人際關係的借鑒。

Scott 為了能夠說服妻子加入 FIRE 運動,作者在書中提到,要求 Taylor 幫忙,以每個星期為基準,兩人寫下能讓自己感覺快樂的 10件事,原本憂心妻子無法認同 FIRE 的 Scott 驚喜發現,夫妻倆寫下的這 10件事中,陪伴孩子、家人及生活體验是彼此為最為重視的,反而關於物質享受的各種消費,從來也不是讓他們長期感到快樂的事。Scott 也以此作為契機,慢慢地讓 Taylor 體會 FIRE 如何能夠為他們的家庭帶來改變,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和一家人真正想要的生活。

在書中,這對夫妻和許多親友討論 FIRE,當中有兩段是老蕭印象相當深刻的。

當 Scott 和 Taylor 滿腔熱情和女方密友 Jennie 和其丈夫 Nick 提起 FIRE 時,對方卻潑了他們滿盆冷水,甚至回覆說「FIRE 人士聽起來有點像異端教派」。這段經歷也讓這對夫妻,和閱讀此書的老蕭有同樣覺得,那就是當我們追尋自己的理財之道時,並非所有身邊的人都能有相同的體會和了解,但該為我們的人生負上責任的,其實也就只有我們自己,遇上無法認同我們的人,那完全是能夠一笑置之的自然之事。

另一個故事,則是 Scott 返鄉時和自己的表親 Jared 及好友 Eric 相聚,當 Scott 洋洋灑灑地告訴他們自己一家的轉變,如何受到 FIRE 的啟發,在生活中由奢入儉,以此擴大幸福快樂時,Jared 和 Eric 卻是滿臉困惑,因為他們認為這原本就應該是大部份人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回應給 Scott 帶來很大的衝擊,他才驚覺自己離鄉背井到大城市打拼,遊歷無數城市,浪費許多金錢後,才學會自己原生家庭早已熟知的事——勤儉持家。在農村鄉鎮的生活方式,根本就不需要 FIRE 的灌輸,他們在許多方面原本就已反映出 FIRE 中的實用主義(utilitarian)、儉樸價值觀及知足常樂

為什麼存錢那麼難?

根據國家銀行調查發現,馬來西亞有 75%的國人儲蓄不足 1000令吉;而 84%的人的儲蓄,若遇上失業等緊急狀況,是不足以應付 3-6個月生活開銷的。為什麼存錢那麼難?除了外在的因素如薪資和通貨膨脹,更多的情況是很多人以為赚錢的目的就是為了花錢,在「賺錢——花錢;賺更多錢——花更多錢」的惡性循環中,不斷地過度消費。

在《賺錢,更赚自由的 FIRE 理財族》這本書中,作者 Scott 提供了 7個協助大家踏上 FIRE 之路的步驟:

  1. 計算你有多少錢
  2. 計算你的開支額和儲蓄額
  3. 減少日常開銷
  4. 縮減大三元——居家、交通、飲食
  5. 要讓存款為你工作(投資)
  6. 增加收入
  7. 找到 FIRE 同道中人

除此之外,當你花錢在「想要」而不是「需要」的東西時,要學會評估購物價值,比較一下,購買這個東西需要花掉你多少工作時間,才有辦法負擔得起?每件購物究竟值得你用多少人生時間換取?

再來,沒有設定目標就會讓自己成為迷途羔羊,所以多數 FIRE 理財族為了達致財務自由,會採用「FIRE 公式」為自己制定存款目標。「FIRE 公式」很簡單,就是存下自己年度開銷的 25倍,就能夠準備退休。也許你會懷疑,就那麼簡單?這個「FIRE 公式」也被稱為 4%法則,是根據美國三一大學(Trinity University)的研究成果,假如你存下年度開銷的 25倍,而這些錢持續投資增值的話,就算計入通貨膨脹,你還是能夠每年從自己的投資中提領 4%,持續地靠這些投資安穩度日。

關於 4%法則,想要了解更多點這裡:(施工中)

老蕭對 FIRE 的一些心得及看法

在追求 FIRE 的旅途上,永遠不要忘了,金錢僅僅只是工具,掌握人生選擇權才是目標。這個金錢觀念很重要,因為當我們省下每一分錢時,是為了能夠過上想要的生活,而不是金錢數額的增加,所以千萬不要為了節儉生活對自己和家人的感受造成壓力甚至是傷害,節儉不代表吝嗇,保持「財務彈性」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除此之外,有許多 FIRE 理財族談到債務的態度猶如對待蛇蝎,但其實好的(低息)債務,對已經掌握讓金錢為自己工作,也就是投資的 FIRE 理財族來說,善用債務作為財務槓桿,其實是對自己的理財規劃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甚至能加速達成 FIRE 目標的。

《賺錢,更赚自由的 FIRE 理財族》並不是老蕭閱讀過的第一本關於 FIRE 主題的書,但是作者用自己一家的故事作為敘述,看著 Scott 及 Taylor 循序漸進地踏上 FIRE 的旅途做出人生重大決定及改變,相信能夠給讀者很多的啟發及勇氣,這也是老蕭推薦大家閱讀此書的原因。

如果大家想要購買《賺錢,更赚自由的 FIRE 理財族》,可以點擊這個鏈結在 Shopee 找到此書:

購書鏈結

You may also 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