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買保險,而不是被賣保險

by 老蕭

前文提到利用保險保單來存錢、投資,非但吃力不討好,也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結果,引起了挺大的迴響,可見對許多大馬人來說,那正是大家在理財規劃中,常常誤解的一點。那怎麼辦?乾脆不買人壽保險?

More...

這裡必須先聲明的是,老蕭自身投保在醫藥、人壽、疾病和個人意外的保險,每一項保障全都在百萬令吉以上,可見老蕭非但不是鼓勵大家不買保險,反倒老蕭是保險這個理財工具的堅定信徒。

那誰應該投保人壽保險?其實越拮据的家庭,往往最需要投壽險,因為當家庭經濟支柱發生不幸離世時,如果沒有從保險理賠得到支援,整個家庭的財務狀況將受到致命打擊,也失去緩衝的空間與時間。但這樣的家庭,由於原本就不寬裕,通常會忽略保險帶來的好處,並未投保。針對這樣的狀況,老蕭建議可以主動檢視各家保險公司推出的定期壽險(Term Life Insurance),這將會是較經濟、簡單的壽險選項。

舉個例子,35歲的男性,非吸煙者,10萬令吉的人壽保障,定期壽險一年的保費大約為200令吉左右;45歲的話保費約為350令吉左右(不同保險公司保費不一,此例為市場均價)。換算下來,以每天不足1令吉的代價換取10萬令吉的人壽保障,若情況尚允許,這樣的家庭還是應該考慮投保。

當然,一年不足400令吉的保費(業績),很難期待會有一位給予無微不至照顧的保險經紀來服務你,所以如果想要投保定期壽險,還是上網或親臨保險公司辦妥投保事宜比較實際。

必須注意的是,定期壽險有其限制,像是受保年齡不能太高、不一定能納入更全方位的保障如疾病險等附加利益(Rider)等等,對經濟並不拮據的家庭來說,選擇投資連結保單來投保人壽大多數時候會是更好的選擇。

那換成財務寬裕的例子,為什麼需要投保人壽保險?常見的理由,包括家中有年紀尚未,未能自食其力的孩子,以及背負如房貸、車貸等重大債務,作為家庭支柱都會希望萬一自己突然撒手人寰,能夠通過保險理賠給予家人周全的財務保障。

舉例說明,若你的年收入為15萬令吉,房貸尚欠餘額25萬令吉,你可以將年收入乘5,再加上房貸的25萬令吉,投保100萬令吉保障的壽險,在發生不幸時,為家人創造5年的財務緩衝期,以及清償房貸餘額。

議價空間

也許大家未曾察覺,保險這個理財產品有個「公開的秘密」,一個30幾歲的人買一份100萬令吉的人壽保單,保費可以是每年數千令吉到數萬令吉不等,會出現這麼大的落差,是因為保費的規劃,是存在巨大「議價空間」的。

老蕭近期就有一位生意伙伴,將一份保險經紀原先獻議每年4萬令吉保費的保單,在保障內容原封不動的情況下,「砍價」到每年僅需4000令吉的保費支出。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永遠也不要詢問理髮師,你是不是該剪頭髮了」,因為利益衝突的緣故,大概率對方會告訴你是時候剪頭髮了。同理,你需不需要投保壽險、保障多少、如何建構適合自己的保單、保費多少,理應從自己的需求出發,而不是讓保險經紀來為自己做主。

除此之外,請謹記保險是你整個人生中,理財規劃很重要的一環,不應該為了「支持」某個遠房親戚、老同學,或者有點姿色的陌生帥哥美女,隨隨便便簽名投保。

最好的做法是,當你計算出自己需要100萬令吉的壽險保障後,主動聯繫多家保險公司或保險經紀,讓他們按自己的要求各別擬定保單獻議,並告知他們你會貨比三家,以做到「買保險,而不是被賣保險」這一點。接著就很簡單了,保費支出總額越少,且更多是被納入「已分配保費」的那一份,就是最好的選擇。

從買與被賣兩種不同的立場出發進行投保,會讓我們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特別是身處開始累積財富的年紀,你能從保費支出省下更多錢,就代表你越有讓自己盡早富有起來的資本。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3年8月31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

You may also 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