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當你挑選一個投資標的時,支持你做出選擇的理論,是什麼呢?部份人會明確地將自己歸類成技術分析流派、價值投資者等等,但有許多朋友,是以財經新聞動向為基礎來進行投資的。

More...

過去幾年,常常關注財經新聞的話,我們學會了許多前所未見的新知識,像是股市連續熔斷、負油價之亂、散戶軋空事件等等;而平日裡,每一天也能見到專家、分析師們,為投資市場已經發生的漲跌給出見解,及為未來的市場走勢提出預測。如果想成為投資人,老蕭認為,新聞可以看,但目的僅能是增廣見聞,但建議不要依賴新聞提供的資訊來做投資判斷,這裡列舉其中三個原因。

第一、在金融市場裡,信息量無限大,但多數都屬於信息噪音。一檔股票的股價漲跌,可以有成千上萬的不同推論,股價漲有人認為是「公司財報成績亮眼」、「預期未來加息政策減緩」或「大量外資買入」;股價跌也可以是「因為該國貨幣強勢,出口預期減緩」、「疫情復燃」或「公司下季訂單減少」,究竟哪個才是正確的理由,其實根本就沒有人能百分百驗證,它們可以同時產生效應,但也有可能全部推論都不成立。以此反推,過多的信息噪音,無助於投資決策的判斷,就像只戴一隻手錶可以準確知道時間,但同時戴著兩隻手錶,卻無法確定。

訂閱理財老司機,

您將最快獲得更新通知!

除此之外,老蕭也會不時發送一些理財貼士給您喔~

第二、普通人並不具備資訊優勢。我們能從新聞上讀到的,寫新聞的記者早就知道了;記者知道前,掌握大數據的投資機構早就知道了;投資機構知道前,來自相關的公司或行業領域的人士早就知道了,所以不具備資訊優勢的我們,一些對我們而言是「新聞」的資訊,也許在半天、一天以前,早已成為金融市場裡過時的「舊聞」。如果我們以此作為投資依據,反而將因時間的落差對我們更加不利。

第三、短期資訊大多數無法影響長期結果。真正能影響長期投資結果的因素,大多數時候取決於該投資標的的素質,譬如一家公司的長期營運成果、一檔基金的長期管理績效及一處房產的長期出租收益等等。財經新聞中的短期資訊,有時只為獲取更多流量而摻雜大量令人感覺焦慮不安的聳動言語,以及堆積在投資市場中複雜的投資情緒,如果我們對短期資訊做出過度反應,就會在長期的投資征途中迷失自我。

投資哲學

身為投資人,把時間都花在關注財經新聞,囫圇吞棗式地吸收到了明天就不再有價值的新聞資訊,倒不如下功夫學習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投資理論哲學。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經典的投資學書籍、成功投資人的傳記等等,充實自身經久耐用的投資方法,畢竟短期資訊強調的是「時機」,但在幾乎無法進行驗證的情況下,會將投資行為化成一場「機率遊戲」。相反的,從長期有效的投資案例來看,「時間」的因素往往要強於「時機」太多,若一開始就將自己的時間用在錯的地方,很容易就得不償失。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3年6月1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

You may also 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