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近來有兩位朋友分別向老蕭申訴他們損失金錢的遭遇。一位是被加入了「名師股票投資」的聊天群組,裡面有位被稱為「老師」的角色,不斷地宣稱自己如何短線炒作港股賺了多少錢,並引誘加入者買入指定的幾檔交易量極低的股票。在群組內許多成員的不斷慫恿下,這位在朋友在買入該檔股票後,該股在一天內面臨斷崖式的股價崩跌,將投入的錢虧個血本無歸。

More...

另一位朋友,則是參加了一個正規的商會組織時,卻被會員們威逼利誘,參加了一個非常快速就崩盤的「金錢遊戲」,虧了數千令吉,但為了得以在這個商會內立足,開拓人脈與生意資源,還必須繼續強顏歡笑。更甚的是,之前邀請他「入坑」的商會夥伴們,不久後又再向他介紹其他的「資金盤」,令他感到恐懼及不知所措。

其實這兩位朋友,在掏錢出來「投資」前,都非常懷疑自己的判斷,但最後還是跌落至陷阱中。為什麼身處多人的環境中,很容易出現這種屈服於社群壓力,明知錯誤卻還故犯的情形?

曾經有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做了個實驗。他找來一人,在熙來攘往的街頭,讓該人駐足仰望天空。心理學家注意到,少數行人路過時,會想知道那個人在看什麼,但大多數人都是徑直離走過。接著,心理學家找來 5個人站在街頭仰望天空,這次停下來一起看天空的行人增為 4倍。當人數提高到 15人時,半數的路人都跟著駐足抬頭。仰望天空的人愈多,跟著抬頭看的行人也隨著增加。

還有一個例子,日本的某檔綜藝整人節目,找來 6個臨時演員呆在電梯裡,並讓他們背向電梯門站立。當被整蠱的人走進電梯的一剎那,雖然萬分不解看到的場面,及違背自己與多數人平時下意識選擇面向電梯門的習慣,被整者很自然地也加入背向門口的多數人,結果連已抵達自己要去的樓層都不知道。

 以上兩個例子,皆說明了一種存在於群眾行為研究中的現象——團體迷思(Groupthink)。它泛指一個團體中的人,許多時候會相互影響、彼此強化信念,導致集體誤信某些錯誤的觀點,還將其當作正確的觀點,從而集體做出錯誤的決策。

錯失恐懼症

在團體迷思發生時,決策過程會被「正向的回饋循環」強化,過往的股價上漲將鼓勵更多人買進;優先加入新設的「金錢遊戲」更容易賺取暴利。但事實上,冷門股的股價可以輕易被操縱;被告知自己是第一波加入某「資金盤」,但很可能你只是最後一波的傻瓜。

有句俗諺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因為在眾人辯論各種觀點、納入更多資訊,集思廣益下的群體決策,往往優於個人決策,但當「臭皮匠」的人數更多時,有時會集體失去理智,出現團體迷思的現象。若團體迷思出現在投機行為上,很容易導致眾人產生「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及「同儕壓力」(Peer Pressure),讓人不自覺地認為自己若不與他人做同一件事,會是自身出了問題,因此大批人一窩蜂湧入參與齊盛,哪怕該項目的獲利有多不合理。

不想自己的理財規劃行差踏錯,請謹記他人的這些教訓,務必要擺脫從眾行為的擺佈。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3年5月25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

You may also 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