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不盡早儲蓄與投資真的很可怕

by 老蕭

你大概有聽過別人對自己說,「存錢和投資,越早開始越好」。其中的邏輯不難理解,一個人只要越早開始進行儲蓄和投資,他就能夠把握時間的優勢,有更長的時間讓複利發揮神奇的效果,讓自己的錢在經曆歲月的洗禮後,滾大成更加可觀的規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建議背後,還存在著一個更為關鍵的因素。

More...

這個關鍵因素是,「複利效應很簡單,但是存錢卻非常難」。特別是從來沒有儲蓄習慣的人,更是萬事起頭難,想要華麗轉身,成為在財務上有紀律、能堅持、不放棄的人,難度自然不小。

在自己年紀尚輕的時候,例如20多歲時或更早開始儲蓄及投資,對個人的理財規劃、生活及職涯發展來說至關重要。這是因為在這個人生階段,大多數人所背負的債務並不高,較常見的情況是,在開始負擔車子及房子之前,這個年紀的朋友若背負著債務,僅為學生貸款。和往後挪10年的人生階段比較,後者往往需要承擔房貸、車貸、家庭開銷、撫老養幼等等的財務支出,哪怕收入較年輕的自己來看有所增加,實際上想要存錢或開始存錢,面對的阻礙及壓力其實更為巨大。

在儲蓄數額、投資回酬及時間三個交互的變數上來看,錢存得少和回酬賺得少,往往傷害都不及在時間上有所拖延來得巨大。我們只要每延遲儲蓄及投資一年,要麼需要額外工作一年或更長時間;或需要比之前儲蓄更多,才能成功達成同樣的財務目標,最可怕的是,時間逝去後無法重來,不存在任何悔改的空間。

為了讓以上的論據更為具體化,大家可以和老蕭一起來进行模擬,假設一名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從25歲到65歲,每年都很有紀律地存下相同數額的存款,並年復一年地進行投資,然後退休,而長期投資報酬率,我們將其簡單地設定在固定的4%、6%及8%。在這樣的設定下,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在於,如果這名年輕人在這個存錢與投資計劃上拖延了數年,也許是1年、5年、10年或20年後才開始的話,想要達成當初原定的財務目標,同樣在65歲退休的話,他需要額外儲蓄多少錢才能辦到?

從這個圖表就能見到,延後儲蓄與投資的決定,對比下方拖延的年數,時間越長,需要為此付出的代價,也就是需要額外儲蓄地數額,將呈指數型的增加。額外儲蓄地數額我們使用百分比的方式來呈現,是為了方便大家代入任意的數目,我們假設這位年輕人原先設下的儲蓄目標為每月500元,也就是一年存下6000元,如果他——

  • 拖延5年,在30歲才開始:比起25歲時開始,如今每年需要存下額外29%-50%的錢相比於原訂的每年存下6000元,如今需要每年存下7741元至9021元,並持續35年,才能彌補拖延5年的損失,追趕上預設的目標。
  • 拖延8-12年,在33-37歲才開始:在這個上述提到,存錢更為困難的人生階段才開始儲蓄與投資,相較25歲時就投入,需要付出雙倍的代價,也就是每年需要存下1萬2000元,並持續到 65歲。
  • 拖延20年,在45歲才開始:這將是個災難性的決定,以年化報酬率分別為4%、6%、8%來分別對比的話,這個時候才開始儲蓄及投資,每年需要存下的數額超過25歲就開始的3倍,為1萬9147元、2萬5243元、3萬3966元。

除此之外,許多投資人選擇實行「年齡越長,資產配置就越保守」的投資策略,就意味著年輕至壯年時期,通常投資回酬更為可觀;到了相當接近退休年齡時,許多人會選擇類似債券基金的投資工具,作為自己的資產配置主軸,不再追求更高的報酬機會。這樣的投資策略與歷程,也與「拖延儲蓄與投資」直接硬碰,形成巨大的矛盾,因為要是由於拖延卻無法存下額外的數目,就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退休前),追求更高的投資報酬率,但更高的報酬,大多數情況下,自然伴隨著更劇烈的波動風險,這樣一來,很容易就賠了夫人又折兵。

你今年幾歲?有定期儲蓄的習慣嗎?存下的錢有妥善投資嗎?還在拖延嗎?老蕭祝福你。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4年3月7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

You may also 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