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衡量個人財富時,大多數時候會使用的計算方式為淨值(Net Worth),意即所有金融與非金融資產減去所有負債的總和(也就是擁有的東西,減去您所欠下的)。但是,高淨值,在個人理財領域中,尤其對中產階層來說,其實未能算是能否妥善處理財務風險的風向標。
More...
所謂資產,常見的包括:
- 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我們手頭上,或可以立即提取、套現的資金,例如銀行存款。
- 流動性投資標的:例如股票、債券、信託基金等。
- 退休帳戶:例如公積金、私人退休金(PRS)等。
- 房地產:無論是自住或投資用途的不動產。
- 非掛牌企業股份:全資或與人合資的生意。
- 個人財產:可以是任何有價值並存在市場需求的物件,如珠寶、藝術品等。
常見的負債則包括:
- 抵押貸款:例如房屋貸款、汽車貸款等。
- 貸款:例如個人貸款、信用卡債務、高教貸款。
- 其他債務:可能擁有的任何其他債務,例如商業貸款及股票保證金(Share Margin)等。
舉個例子,如果你擁有的資產為兩套總值150萬元的房產,及各價值25萬元的股票及信託基金,總資產為200萬元。與此同時,你正背負的房貸及其他貸款,餘額總數為40萬元,你的「身家」(淨值),就是200萬元資產–40萬元負債=160萬元。
過去數年,這個世界經歷了大瘟疫、各種地緣政治衝突、金融動蕩等事件,世事變得越來越難料,其實也在提醒著我們,在個人理財規劃中,面對不可測未來,我們應該更多地考慮到「流動淨值」(Liquid Net Worth)的重要性。比照納入所有資產的「淨值」計算,「流動淨值」的計算則為:
流動淨值=流動資產-債務總值
由於房地產若要進行變賣,手續相對繁雜且需時冗長,未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套現的操作,所以並不屬於流動資產。其他包括退休帳戶、非掛牌企業股份及個人資產,在計算流動淨值時,同樣也會被排除。所以,以上述同樣的例子來看,你的流動淨值=25萬元股票+25萬元基金–40萬元負債=10萬元。
雖然「淨值」可作為衡量我們在一生中,財務成功的標準,但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流動淨值」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它能在短時間內,為我們高效地提供緊急的財務準備及支援。設想一下,當你突然遇上大額的醫療費用支出,或是孩子臨時決定出國深造需要一大筆的教育及生活經費,過低的「流動淨值」隨時會讓自己捉襟見肘,形成「不是沒錢,只是來不及換成錢」的窘境。若我們回顧疫情時期,其實會發現許多「帳面上富有」的人,同樣會因為收入驟減、生意停擺而感到恐慌,正正就是因為他們所累積的財富,面對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有句俗話說:「現金為王」,並不如字面上意味持有一大堆現金的人,就處在理財規劃的上風處,而是表示了擁有財務流動性的重要。此外,「流動淨值」較高的人,除了更高的財務抗壓能力,也能夠較靈活、容易地把握各種難得的投資機會,這才是「現金為王」的真諦。
理解了其中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流動淨值。先說結論,我們要嘛擁有更高的,可輕易變現的金融型流動資產(存款、股票、基金等),或者減低所持有的負債,或者兩者兼顧。
不明智選擇
先說減低負債的部份。若一味無腦減低負債,例如提前償還低息的房貸,我們之前在《30歲後還看不懂這張圖,你可能就糟了》討論過,非但不是明智的選擇,同時還傷害了自己的現金流,在提高「流動淨值」上也是倒行逆施的選擇。所以,若要降低負債,我們應優先選擇「壞的負債」,例如信用卡債務及個人貸款,及所有我們長期投資所取得的回酬,都無法打敗的高息債務。
想要擁有更高的金融型流動資產,除了將非流動資產轉變為流動資產,例如擁有一定數量的房地產後,將投資和累積資產的方式轉向股票和基金等標的;通過增加收入及存下更多的錢,可以說是最好的辦法。想要提高「流動淨值」,開源絕對比節流更加有效,因為可以省下的支出就那麼多,但是增加收入的話,理論上是沒有頂限的。
作為總結,若你認為自己在理財規劃上做得不錯,但卻未能感到充份的安全感,請馬上檢視自己的「流動淨值」水平。持有更多的流動資產,無論是外在環境變得糟糕,或是個人與家庭面對艱難處境時,讓我們在財務及內心感受上,皆能感到平靜的重要關鍵。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4年1月11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