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其實這個問題的背後,充滿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包括了長期的投資報酬率、教育及生活費的通膨程度,及若出國留學,令吉兌換該國貨幣匯率的落差等等。如果想要一步步剖析,其實首先需要掌握的,是各國目前的高教及生活費用水平,以及預估通膨率。老蕭為大家列舉包括大馬及七個熱門升學國家,目前的開銷數據:
根據以上資料,我們假設一對父母於 2023年開始,為目前五歲的孩子籌備未來就讀於本地大學的教育及生活費用。在 2036年,孩子十八歲時所需經費總額為 (86,000+60,000)*1.018^13 = 18.4萬餘令吉。所以若要達成此目標,假設平均年化投資報酬率 8%,這對父母必須開始每月儲蓄並投資 675令吉。
若想讓孩子在未來出國留學,則必須多將匯率納入考量。假設孩子年齡、時限及投資報酬率皆與上個例子相同,但將就讀大學所在目標鎖定為澳洲,在 2036年,孩子十八歲時所需經費總額為 (11,700+61,000)*1.056^13 = 36.1萬餘澳元,以截稿時的兌換率來計算,所需經費總額為 112.6萬餘令吉。要在 13年的時間裡達成此目標,則必須每月儲蓄並投資 4,126令吉。
未來,長期下令吉幣值將會走強或走弱?相信沒有人能有切確的答案。在就讀目標為澳洲的例子裡,我們計算貨幣兌換時使用的是此時的匯率,在所有不確定因素中,匯率的走勢最不可預估,所以僅將投資組合局限在本地市場的話,未來將累積的資產兌換成澳元時是否足夠,會是一個疑問。因此父母有必要將投資組合佈局海外,以進一步對沖匯率風險,尤其建議是投資組合中囊括目標所在的資產(如投資澳洲市場的基金、股票)。
大家還必須了解的是,無論父母如何做好孩子高教經費的準備,都有可能被多種外在因素而影響結果。往好的方面想,也許孩子在未來能夠獲得獎學金,或者孩子有能力以工讀的方式去升學或留學,都能夠彌補經費不足的問題;但若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而經費又籌措不足,到時有可能需要採取一些其他手段如學貸及變賣其他資產。
所以,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狀況,並在需要時為投資組合進行再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理財工作。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也許供孩子升學、留學真的不容易,但正所謂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我們應該踏出這一步,盡力而為。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3年7月6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