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什麼樣的理財專家,才能真正幫到你?

by 老蕭

若你並未擁有理財、金融領域專業資格,也未曾接受相關的培訓,在需要規劃像是投資、貸款、保險,或者與金融機構打交道,就算只是在銀行申請儲蓄戶頭的開戶,你會希望協助你的相關領域專家,具備什麼條件呢?

More...

近日,作為權威的全球資本市場研究與評級機構,晨星(Morningstar)發佈了一份名為《晨星理財顧問之聲研究》(Morningstar’s Voice of the Advisor Research)的報告,總結了 400位受訪對象,對於與自己合作的理財專家所需具備的技能、價值,由於篇幅的關係,老蕭按順序列出多數人認為最重要的頭六項:

  1. 財務規劃和投資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2. 以滿足個人的特定目標和需求,提供客製化的財務建議
  3. 能夠了解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並適當調整客戶的投資
  4. 為特定的財務狀況提供專業見解,例如退休計劃
  5. 能夠以易於理解的方式,傳達複雜的財務概念
  6. 透明地告知顧問服務的費用結構和定價

無論受訪對象來自什麼族裔及性別,人們都非常認為「個人化」的服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這份報告中還特別提到,對於少數的高淨值客戶而言,「個人化」是理財顧問為他們管理資產時,特別重要的品質;而即使目前沒有與理財顧問合作的投資者和非投資者也指出,「個人化」將是他們在物色財務顧問時,尋找的首要品質。

簡單來說,從這份研究報告,再加上老蕭自己個人的經驗與在理財、投資、金融領域的閱歷來看,可以總結出一個重點,那就是比起技能或資歷,「懂自己」的理財專家,其實更為重要。

要知道什麼是「懂自己」的理財專家,我們先來回想一下,自己,或身邊親友,是否有過以下類似的經驗:

  • 明明只是想到銀行更新定期存款,卻被銀行職員引導(或誤導),結果將錢投入自己並不了解,也說不清楚的投資工具
  • 原來想要為自己規劃高數額保障的保險保單,卻被保險經紀勸服投保保費高企,但保障不足的儲蓄保單
  • 股票經紀不停地建議自己,頻繁進行買入和賣出自己的投資標的
  • 基金公司發行新的基金,雖然之前已有雷同投資主題,但基金顧問向自己力推的,是手續費更高的那一檔,卻說不出選擇的緣由

以上這些,是老蕭職涯中常常重複聽見的案例。為什麼遇上的理財專家,常常給予一些看似不合理,或不為客戶著想的建議?答案是,許多所謂的理財專家,他們的專業其實未必是投資操作、擬定退休計劃、給予風險轉移建議等等,而是銷售。當然,他們在自己的領域中,自然有著最基本或相對常人來說更為不錯的知識與經驗,但比起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他們的首要業務目標其實是將理財、金融產品銷售出去,提升自己的業績。

懂自己

所以,如果想讓與自己合作的理財專家「懂自己」,前提就會是,「自己要先懂自己」,並學會對自己的需求有所堅持。以投資而言,作為客戶我們不應該完全接受投資顧問的建議,還是必須盡可能去了解,自己即將投資的標的,包括波動程度、相關風險、收費架構等等詳情。若能將「自己要懂自己」的前提確認下來,我們才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見那個「懂自己」的理財專家,在自己的投資需求與其業務(收入)壓力中取得平衡。

理財專家對於客戶的價值,就不再單純是一概而論的銷售行為與投資建議,而是提供客戶與時並進的資訊,並時時以「管家」的角色為客戶檢視投資組合是否需要進行改進、是否依循原來的投資計劃,並將整個情勢以簡潔清晰的方式向客戶進行更新。而是否採納「管家」的建議,還是得由客戶自己來做最終的決定。

真正能「懂自己」的理財專家,不需要、也不可能告訴你那隻股票或哪一檔基金即將暴漲,因為要是他做得到這樣的事,他早已發家致富,根本不需要為你效勞。但是一個「懂自己」的理財專家,一定能深刻了解什麼類型的金融商品適合你、也知道你能承擔的投資風險範圍、明白你將在未來哪一個階段需要一筆巨額支出,並提前為你準備,也能讓你在市場的起伏中,夜夜都能睡個好覺。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4年3月14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

You may also 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