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為了分散風險,多買幾檔基金就行?錯!

by 老蕭

最近老蕭有位失聯許久的老同學,突然給自己發來訊息,說自己投資信託基金十餘年,但投資成績平平,想要尋求老蕭的建議。當他發來自己所持有的基金名稱列表,老蕭尚未細看就發現一個問題癥結所在,那就是買得太多,「相關性」又太高。

More...

這位老同學一共持有十餘檔基金,是過去這些年來,服務他的基金顧問所陸續推薦買入的。那位顧問的投資理念是,買得越分散、持有越多檔的基金,就越能夠分散風險,這樣的理念乍聽之下挺有道理,但憑其建議下選擇買入的基金來看,實則犯下了根本上的失誤。

首先,我們投資時常說要「分散風險」,那究竟是要分散什麼風險呢?最主要的,是一檔基金,或一個市場可能出現長期表現不佳的狀況,雖然一檔基金持有許多的投資標的,例如一國股市中眾多上市公司的股份,但如果單一持有這樣的一檔基金,在資產配置的概念下,將自己的所有投資押寶在單一市場,就會顯得過於集中,當這個市場處著長期、大幅的跌勢,很多時候該檔基金持有的眾多資產價格,很難有倖免的狀況發生。

再來,另一個則是波動風險,意即在投資市場出現短期的價格波動,若出現巨幅跌勢的狀態下,而投資人剛好需要賣掉持有的單一基金,就意味著需要承擔損失並離場,這是許多投資者都極力避免發生的情況。

正是「集中風險」及「波動風險」的存在,讓專業的基金顧問或「久戰沙場」的投資人,深信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從資產的類型來說,如果無法確定自己所持有的全部投資,都是為了達致十年或以上的財務目標,許多人會選擇一定比例的「股債配置」,例如一半的投資在股票基金,另一半則是納入債券基金,並時不時在比例失衡時,通過「轉換」(Switching)的方式,將「股債配置」的比例拉回到50%-50%。

相關性過高

如果是單一的資產類型如股票,資產的配置重點則是「相關性」。如果持有多檔相同市場,或持股類似的基金,就會出現相關性過高,全部基金同漲同跌,而老蕭的老同學,面對的正是這樣的情況。十餘年前,本地基金市場除了大馬股票基金,最夯的就是中國股票基金,發展至今天,必須很老實地說,這兩個股市的表現目前看來並不佳,而老同學持有的十餘檔基金,皆只集中在這兩個股市,且多檔基金的持股大同小異,當然很難看到優秀的回酬表現。

這樣比喻好了,我們決定同時經營兩家賣冰淇淋的檔口,在天氣炎熱的時候,自然是客似雲來,許多顧客都想要通過品嘗冰淇淋來解暑;但是在雨季或陰天時,冰淇淋的銷量也會因為天氣的變化而直線下降。如此一來,若我們選擇只經營一個冰淇淋檔口,另一盤生意我們選擇的是賣雨具的檔口,在艷陽高照時生意固然不好;但陰天、雨天時顧客卻能絡繹不絕,這樣就能形成兩盤「負相關」生意的組合,進而對沖掉長期陰雨或晴朗,所帶來的外部環境因素變化下,導致的生意不穩定。

同理,在組建信託基金的投資組合時,我們不應該只依照時下最流行的投資主題,或者備受歡迎的投資市場,將所有「籌碼」押在相同或相似的基金當中,而應該圍繞「相關性低」或「負相關」的基金來做選擇。持有在許多時候互有漲跌的基金,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不能實現超額報酬的表現,但卻是讓資產平穩增長的關鍵,因為只要是選擇了優秀的基金,互有漲跌時能夠成功抵消掉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卻不會犧牲長期的投資報酬。

以過往的歷史記錄來看,投資股票基金時,像是美國和中國股市,就很明顯是「相關性低」的選擇,老蕭的老同學與其單押在中國股市,其實將自己的投資組合涵蓋這兩個市場的話,會是更理想的選擇。追根究底,投資時想要分散風險,擁有很多資產並不足矣,擁有很多不同的資產,才是關鍵所在。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4年1月25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

You may also 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