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趨勢狂飆、保護主義肆虐、地緣政治衝突不斷、川普回歸帶來中美貿易戰 2.0 的可能等等,2025年註定會是危(風險)與機(回報)並存並重的一年。那談到投資,在世界局勢難以掌握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進行佈局,方能抓住 2025 年所帶來的機遇呢?
More...
作為專業的理財與投資專家,我們相信股市的長期走勢,必定反映經濟活動的狀況。世界銀行公佈了 2025 年的 GDP 增長預測,全球的漲幅為 +2.7%,當中,發達經濟體(美國、歐元區及日本)的漲幅僅為 +1.7%,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則會帶來 +4.0% 的增長。沒錯,這樣的成長預測其實並不高。
另一邊廂,我們來看看反映全球股市的 MSCI 全球指數(MSCI ACWI IMI),這個指數涵蓋全球 23 個發達國家和 24 個新興市場國家的股票。MSCI 全球指數常被視為股市投資的資產配置「指南」,問題是,美國、歐元區及日本的權重指數佔比分別為約 63%、15% 及 6%,合計 84%。簡單來說,按這邏輯投資全球市場的投資者,每 100 元中,有 63 元投入美國市場、15 元投入歐元區、6 元投入日本,剩下的 16 元投資在其他的新興市場。
如果這三個發達經濟體,在 2025 年僅能帶來 +1.7% 的 GDP 漲幅,作為投資人,你會投入自己 84% 的資產,分配在這三個市場嗎?這很明顯是不太理智的投資策略。特別是對以「一籃子」的方式,投資股市的基金投資人而言,很明顯地,我們若想要增加自己的投資回酬,必須將目光投在高增長的市場才行。那麼正以高速發展經濟,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能夠保持強勁增長的市場,在哪裡?
最佳解答:印度
印度既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各大經濟體中,成長最快的國家。因此,尋求資本增長的投資者,將目光投向印度這個市場也就不足為奇了。儘管存在一些挑戰,但印度已經具備了光明未來的許多要素,而且趨勢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首先,印度的經濟實力正以暴風式的成長速度挑戰世界列強,近年已超越英國位居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預估在2027 年,印度將超越日本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的數據,印度在剛過去的2024年GDP成長率高達6.6% - 7.0%,且未來幾年也將持續遠高於全球各大經濟體。
在過去的十年內,印度的資本市場發展蓬勃,股票市場持續上揚,目前總市值排名全球第四;更令人咋舌的是,我們常聽見的獨角獸新創企業,也就是成立不足十年,但估值十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印度也在這段時間內成功孵化出超過百家,是全第三多的獨角獸孵化器。
想要擁抱印度崛起的紅利行情,讓自己的投資搭上投資的爆發浪潮?
點擊以下按鍵,可以自行選擇日期與時間,與老蕭在線上面對面的進行咨詢!
一起來看看投資印度的各種優勢吧!
優勢 #1 延續拉抬經濟的政策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 過去打出「Made in India」口號,如今已經迎來收成期,2024年印度大選後步入第三屆任期,莫迪政府的長期改革政策也得以不斷延續及進化,產生正面效應。
在硬體方面,莫迪政府積極改善運輸與交通系統,印度耗費數十億美元提升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鐵路、機場和海港,如今印度的機場總數約 150 個,與 10 年前相比已翻倍;莫迪執政下的新新高速公路鋪設也增長了 60%,印度每天增設的高速公路路段平均達 40 公里;鐵路網絡也著手進行電氣化、升級車站等措施。
除此之外,莫迪政府推廣電子支付系統、統一電子稅收系統、架設光纖網絡、推行新一代生物辨識身分證,無論是公共或私人領域,政府機關或私人企業,營運效率都能夠不斷提高。
這一些政策的實施,不僅僅是改善印度人民的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持續升級印度軟硬體基礎建設,加上印度將企業稅率調降到亞太區最低的 15%,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
優勢 #2 人口紅利與科技人才
借鑒過往中國(1990-2020)高速崛起的經歷,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經濟體,能夠如何受惠於便宜勞動人口所帶來的人口紅利。
如今印度坐擁全球八份之一人口,這當中 10 億的勞動力,大多數為平均年齡 29.5 歲的青年人口,且印度的勞動力市場向來以科技人才聞名,正好為科技、AI 經濟高速發展提供完美的動力。除此之外,對比中國的 13,870 美元人均 GDP,印度的人均 GDP 目前僅為 2,940 美元,人均 GDP 如此之低,但卻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正在逐漸現代化,這意味著進一步持續增長的潛力非常巨大,而且與中國不同的是,印度人口仍年輕且不斷成長,並未面臨中國那樣的人口結構挑戰。
根據歷史經驗,當人均 GDP 開始超過 2,000 美元,消費需求將大幅增加,所以除了為世界提供勞動力,年輕且龐大的人口紅利、新富階級的誕生、配合高速的科技發展,毋庸置疑也將讓印度的內需愈加強勁,成為一個更加龐大的市場。預計到了 2030 年,印度的消費商機,無論是汽車、休閒娛樂、電子金融等等領域的規模,將實現翻倍的躍升。
優勢 #3 跨國企業青睞力挺
Apple、Tesla、Microsoft、Google、Nvidia、AMD、Amazon、Qualcomm、Intel、Boeing、Walmart、Mercedes Benz、Micron Technology 等等,你想到的國際大企業都已經進駐印度了。
Apple 的供應商富士康,過去一年在印度的投資增加了一倍,未來將有四份之一的 Apple iPhone,會是 Made in India;Tesla 將斥資 20 億美元在印度興建車廠;Nvidia 及 Intel 在印度設立半導體研發中心;Amazon、Google 及 Microsoft 在印度設立軟體中心,金融領域的 Goldman Sachs (高盛集團),在印度的辦公室,也已經是美國紐約總部以外最大的一個;超過 85 家半導體企業,在班加羅爾(印度第三大城市)研發晶片;Mercedes Benz 在印度(德國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員工規模約 6,000 人。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全球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印度勞動力」。
這背後的其中一個原因不難想象,中美兩國自 2018 年爆發貿易戰,不斷惡化的關係,讓跨國企業紛紛尋求「中國 +1」的供應鏈轉移,印度正是直接的受惠者。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顯示,美國在印度的研發費用,已從 2010 年的 17 億美元,飆升到 2021 年的 55 億美元。
優勢 #4 印度經濟的「潤滑油」——金融業
無論是受益於印度國內經濟成長的公司,或者是從商品和服務出口中受益的企業,印度的工業化需要金融及基礎設施發展。印度以前不注重製造業,所以基礎建設較為落後,但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化,目前的趨勢已截然不同。
如今,印度經濟的高速工業化,代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賺到足夠的錢來滿足基本需求之外,也能夠進行額外的消費及投資。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全面改變了印度市場並推動了新業務領域的成長。在此背景下,表現突出的產業為消費類別的產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和房地產,而將這一切運轉起來的,沒錯,正是能夠提供資金流動的銀行。2023 年時,印度私人企業的新投資就超越了 2,000 億美元,市場的動力與流動性十足。
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金融業的良好運轉,無論是本土或外資銀行,都為印度經濟的各種齒輪上好潤滑油,無論是消費、出口、科技、製藥、生物科技及汽車工業等等產業,打下高速、順暢運行的先決條件。這也是為什麼,Goldman Sachs 會預測當 2027 年到來時,印度會有 1 億人的年收入超過 1 萬美元,實現新富階級的崛起。
想要擁抱印度崛起的紅利行情,讓自己的投資搭上投資的爆發浪潮?
點擊以下按鍵,可以自行選擇日期與時間,與老蕭在線上面對面的進行咨詢!
印度股市近年的表現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MSCI 印度指數(MSCI India Index)的表現如下:
- 過去 1 年的報酬率,為 +12.40%
- 過去 3 年的平均年化報酬率,為 +8.00%
- 過去 5 年的平均年化報酬率,為 +13.10%
- 過去 10 年的平均年化報酬率,為 +9.00%
現在是投資印度的好時機嗎?
無論是基本面再好的投資標的,或者是發展潛能再高的市場,想要進行投資,秉持著「買低賣高」才能有利可圖的投資原則,我們必須考量入場的好時機,避免導致成本過於高昂。
以下,我們使用市盈率(P/E Ratio,也稱本益比)及「巴菲特指標」(Buffett Indicator)來為印度股市進行估值。
估值 #1 印度股市市盈率(P/E Ratio)
截至 2024 年 12 月 27 日,印度股市的市盈率為 22.82
以市盈率來看,用簡單、白話的方式來闡述,這意味著投資人為印度的一種上市企業的盈利能力,付出 22.82 倍的價格來進行投資。22.82 的數值放在多數市場來看絕對不算低,但是在高速增長的新興市場,特別是印度,卻可以理解為處在正常區間。
在過去 10 年裡,印度股市的市盈率最高為 36.21(2021 年 2 月中),其實已修正不少。
估值 # 巴菲特指標(Buffett Indicator)
若為整個股市進行估值,納入股市總市值、國內生產總值(GDP) 及央行總資產進行交叉計算的巴菲特指標其實是更能反映實際情況的做法。
截至 2025 年 1 月 2 日,印度市場的巴菲特指標比率 = 總市值 ÷(GDP + 央行總資產)的百分比為92.49%
比率 <= 58% - 74% | 被低估或被低估 |
74% < 比率 <= 107% | 估值在合理範圍內 |
107% < 比率 | 被嚴重高估 |
目前值(比率 = 92.49%) | 估值在合理範圍內 |
以此數據來反推,可以得出未來8年的年化回報率預測值,為 +7.27%
可以看到的是,過往使用巴菲特指標來預估未來回報率,其模型基本上可以預測出大盤的實際走勢,甚至多數時候會比預估值來得更高。
想要擁抱印度崛起的紅利行情,讓自己的投資搭上投資的爆發浪潮?
點擊以下按鍵,可以自行選擇日期與時間,與老蕭在線上面對面的進行咨詢!
投資人對印度的三大迷思
人口紅利、基建發展、印度製造,這些熱門關鍵字也許聽了很多,但印度股市真的是個好投資嗎?增長是不是能一直延續?一部份的投資人過往對印度有著先入為主的誤解,當中包括:
迷思 #1 印度股市的評價過高
印度這個市場不並不是近年才進入投資人的視野。早在 2000 年初,身為「金磚四國」(BRICs)之一的印度,就因為其龐大的人口基數等因素,被投資銀行捧為「即將崛起的下一個經濟強權」。但在那個時候,印度其實是從農業大國,轉型躍升成為全球最大的 IT 服務外包中心,但是一個國家的經濟要穩健增長,製造業肯定是立國根本,印度卻跳過了發展製造業的階段。
在這樣的背景下,IT 服務業能夠帶來的就業與經濟成長有限,印度也因此「卡關」多年,未能實現經濟成長的大躍進。直到 2014 年印度總理莫迪上任,才改變了印度不注重製造業的根本問題,大力提升基礎建設、為廠商提供各種獎掖、簡化投資審批流程、降低企業稅等等,發展製造業,「Made in India」的口號由此而來。到了 2018 年,中美爆發中美貿易戰,許多國際大廠尋求中國以外的投資、建廠地點,這個時候的印度就成為了許多跨國企業的首選,才真正迎來經濟的騰飛,讓印度的整體基本面逐步走向爆發式增長的道路,並真正彰顯人口紅利帶來的好處。
印度市場在資金面也有非常巨大的動能,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印度人也逐漸走向富裕,如今每個月印度本土投資者,單單每個月定期定額投入印度股市的金額就高達 111 億令吉;而 MSCI 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IMI)中印度的上市企業佔比越來越高,代表投資機構投入印度股市的資金也水漲船高,提供了強勁的資金鏈加持。
印度市場在資金面也有非常巨大的動能,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印度人也逐漸走向富裕,如今每個月印度本土投資者,單單每個月定期定額投入印度股市的金額就高達 111 億令吉;而 MSCI 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IMI)中印度的上市企業佔比越來越高,代表投資機構投入印度股市的資金也水漲船高,提供了強勁的資金鏈加持。
迷思 #2 印度依舊很落後
對現代印度不了解的外國人,常常會想到諸如種姓制度、污染嚴重的河流、坑坑窪窪的道路、車廂內外就連車頂都載滿人的印度火車。沒錯,那確實是印度社會過去的寫照,以及給外國人的刻板印象,但如今印度真面目,也許會顛覆你的既有想象。
事實上,印度已於 1947 年憲法頒布正式廢除了種姓制度。雖然這個因應宗教而生的階級分類還是會對印度社會造成影響,但其影響力是逐漸縮減的。從政治領導者來看,莫迪身為總理,其實出生自低種姓的「吠舍」(Vaishyas),過去也有兩任總統來自「達利特」(Dalits,也稱賤民)階層,而莫迪領導的內閣當中,目前有 27 位部門首長來自落後種姓的「吠舍」及「首陀羅」(Shudras)階層,10 位來自「達利特」階層。由此可見,種姓制度並不如大家所想象的那般困擾著印度的政經文教發展。
除此之外,印度過往的基礎建設較為落後,許多地區面對交通運輸不便、電力建設不足等然工業與投資卻步的狀況。但隨著莫迪上台之後每年不斷增加基礎建設支出的預算,發電容量也不斷增加後,所有重點發展的工業區域,基建方面的問題都已解決。
迷思 #3 印度市場的利多無法持續太久
一個經濟體,能夠持續強盛、長遠發展的條件,可以從過往的一些例子看出端倪。
日本(1960 - 1989):二戰後,世界迎來了美蘇冷戰,日本作為美國抵禦蘇聯影響的橋頭堡,因此受到了美國極大的經濟援助,並對其開放市場;加上日本國內的產業政策得宜,迎來經濟奇跡。在這段高速增長期間,日本股市上漲了約 +4,300%
中國(1990 - 2020):受惠於人口紅利、經濟改革政策;並被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經濟體接納加入世貿組織,跨國企業紛紛入駐中國設廠,開始經濟騰飛發展,中國股市上漲了約 +2,600%
由此可見,下一個明顯正在「走大運」的經濟體,在「天時、地利、人和」,即中美新冷戰格局、人口紅利優勢、莫迪政府的高效與穩定政策的加持下,有望成就下一個經濟奇跡。Apple 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近幾年,就多次提及印度,除了積極從中國轉移 Apple 供應鏈至印度,庫克也認為印度將是最具潛力的市場。
想要擁抱印度崛起的紅利行情,讓自己的投資搭上投資的爆發浪潮?
點擊以下按鍵,可以自行選擇日期與時間,與老蕭在線上面對面的進行咨詢!
印度好棒棒,那就沒有任何風險或隱患嗎?
投資股市,怎麼可能會沒有任何風險呢?無論是哪個股市,一般的市場波動、匯率、特定個股等風險必定存在,加上印度是新興市場,通常股市波動較為劇烈,這些都是在投資前必須先了解的事。
除此之外,印度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過程也面臨一些挑戰:
- 印度高達 40% 的商業活動仍可被歸類為非正規經濟,這意味著它們通常缺乏融資管道
- 印度的失業率仍舊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高
- 監管環境以官僚主義著稱,貪污腐敗仍然是印度必須積極解決的問題
- 除了重點發展區域,農村地區仍需要更多的基礎建設
- 教育系統未能全面跟上發展的步伐
- 女性在正規經濟中的參與度仍然不高
在過去十年中,政府已採取重大措施來應對這些挑戰,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好消息是,這種環境應該會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邊改善一邊為投資者提供大量機會。
如果想要投資印度,建議切勿「All-In」單押印度,應該做好資產配置,並佈局在多重市場,打造一個健全的投資組合,並堅守長期投資的策略,能夠的話,入場後也應該輔以定期定額投資法,分散及降低投資風險。
大馬人想要投資印度,有什麼好選擇?
作為投資散戶、小股民,也許我們都意識到印度市場的潛力,但是挑選個股是相當有挑戰性的,畢竟新興市場的上市企業,往往波動幅度及資訊落差都較大,通過基金來入場,買入一籃子的印度上市企業股票會是更理想的選擇。
在馬來西亞,投資與印度市場的基金檔數並不多,目前只有數家較有遠見的基金管理公司發行印度股市基金。上述提到投資印度仍需面對一定的投資風險,特別是新興市場风险,政治、監管、會計等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最好能夠以同時投資發達市場的方式來進行對沖。以下為大家介紹一檔新發行的印度—全球「複合式」基金。
全新!印度—全球「複合式」股票基金
*由於受限於單位信托顧問職業守則,恕無法直接在文章內透露基金完整名稱
這檔印度—全球股票基金(以下簡稱印全基金),是由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信託基金公司所發行的,也是老蕭執業的那一家(你懂的)。
基金特色 #1 投資印度同時佈局全球
印全基金是該基金公司新系列基金下,首個專注於印度股市的全球股票基金,目標是透過將至少 30% 的資產淨值 (NAV) 投資於印度市場,來實現長期資本增長;餘下的資產淨值則分散在全球股市,正好做到上述對沖新興市場风险的功能。在印度市場過熱時,基金經理也能夠透過基金的多元化投資設定,靈活做出適當應變。
基金特色 #2 精選優質龍頭股,追求長期穩健績效
這是該信託基金公司第 5 檔「複合式」基金,過往發行的此類型基金,皆以出色的藍籌股(大型股)挑選方式,成功參與主要市場 / 主題的結構性成長(日本、越南、醫藥等),帶來不錯的收益。新發行的印全基金,相信若長期投資,也能同樣完整參與並享受到印度的崛起,享受穩健的成長績效。
基金特色 #3 瞄準趨勢產業,不錯過任何成長契機
印全基金的投資產業範圍廣泛,主要領域包括:
- 科技——為了順應長期結構性數位化趨勢,該基金可能會投資於 5G、人工智能、雲計算、電動車等領域。
- 民生消費——印度人均所得提高下,所創造出的龐大內需消費相關產業。
- 醫療保健及製藥——全球人口老化背景下,醫療保健支出不斷增長,加上印度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對高品質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支撐起該產業前景。
印全基金的基準及過往表現
印全基金採用的基準(Benchmark)為復合式組合:
- 40%——S&P India LargeCap Shariah 20% Capped Index
- 25%——S&P United States LargeCap Shariah Index
- 25%——Customised index by S&P Dow Jones Indices, LLC based on the top 100 constituents by market capitalisation of the S&P Shariah BMI Asia Ex-Japan Index
- 10%——3-Month Islamic Interbank Money Market Rate
基準的資產分佈及投資領域如下:
這個基準過去的回酬表現如下:
印全基金基準最高權重的5隻股票
由於截稿時,印全基金的基金報告尚未出爐,但我們可以了解的是,基金經理通常會參考基準中被納入的上市公司,來調整基金中的持股選擇及比例。這裡簡單介紹頭三家印度的龍頭企業:
想要開始投資印全基金或了解更多?
想要擁抱印度崛起的紅利行情,讓自己的投資搭上投資的爆發浪潮?
點擊以下按鍵,可以自行選擇日期與時間,與老蕭在線上面對面的進行咨詢!
以上內容並非代表任何基金管理公司,也非由官方發佈,所有內容僅為個人分享,僅限於教學、參考的私人用途。
此文章內容所提供資料只供參考用途,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股票)和信託基金的購買或認購的邀請、邀約或建議或任何招攬。
此文章內容所提供資料並不構成投資意見。您應參考個人狀況及審慎考慮任何基金單位或股份是否適合自己。所有投資均帶有投資及外匯風險,包括所投資本金的可能損失。投資涉及風險,信託基金、股票及任何投資工具,過去的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您應審慎評估及評定任何投資的效益及風險,如有疑問,您應就此諮詢專業顧問。
任何情況下,理財老司機均不對您及他人基於此文章內容信息所作出的決定或行動承擔法律責任和義務,而且即使已經告知您發生損失的可能性,亦不對附帶的、特殊或類似的損失承擔法任何律責任或義務。
資料來源:
- https://www.shihang.org/zh/publication/global-economic-prospects
-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Index?StrId=7010346
- https://www.imf.org/external/datamapper/NGDPDPC@WEO/IND/WEOWORLD/USA/CHN
- https://www.msci.com/indexes/index/935600
- https://www.gurufocus.cn/indicator/global_market_valuation/IND
- https://www.ceicdata.com/en/indicator/india/pe-ratio
- https://groww.in/blog/indian-vs-us-stock-market
- https://theprint.in/elections/modi-govt-3-0-has-10-dalit-ministers-5-from-religious-minorities-but-no-muslims/2124567/
- https://fortune.com/ranking/global500/?fg500_country=India
- https://www.publicmutual.com.my/PM.Web.Portal.Admin/media/New%20Funds/PeIIGEF/PeIIGEF_Article_FA.pdf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ppQLVB6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