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正在攻讀大學學士學位的 19 歲青年,父親不幸離世後留下了總值超過百萬令吉的遺產,由於自認理財能力不足,在知名網絡論壇「reddit」發文尋求網民處置這筆遺產的建議,引起熱議。
More...

這位化名「Weekly_Following4875」的年輕人,繼承了包括70萬令吉的公積金存款、20萬令吉的股票、10萬令吉的保險理賠,及3萬令吉的定期存款。在眾多的留言回覆中,讓最多網民按下「讚同」(upvote)的一則,是這樣說的(老蕭摘錄翻譯):
「如果你不願多想,就慢慢把錢全部存入你的公積金,大約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完成。因此,第一年在公積金中存入10萬令吉,在定期存款中存入90萬令吉;第二年再從定期存款,往公積金移存入10萬令吉,以此類推。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這樣你就不會將遺產搞砸,很多人將他們的遺產揮霍掉,因為他們認為錢還剩下很多。
如果你這樣做,你的錢每10年就會增加2倍。
因此,35歲時約為200萬,45歲時約為400萬,55歲時約為800萬,65歲時約為1600萬,最後75歲時約為3200萬。
不要與朋友做生意,不要讓朋友為你投資,不要找自稱財務經理但實際上是銀行共同基金代理或保險代理的人。不要借錢給朋友和家人,除非事關生死,最後絕對、絕對、絕對不要只因為你認為你可以,就購買房產。」
(留言末段,該網友向繼承遺產的青年推薦了一家在新加坡設有辦事處的量化交易公司。)
這樣的留言,在理財專員眼中,是良好的建議嗎?對老蕭而言,實在無法認同。
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這則建議:
不該統一處置所有遺產——許多人,包括留言的這位網友,將所有遺產視為一筆款項,漠視了當中有價值20萬令吉的股票這回事。絕大多數情況下,該青年是能夠直接繼承這些公司股份的,但上述的建議很明顯是希望他將所有股票賣掉,再將20萬令吉的所得,全數投入公積金中。
由於資訊有限,我們無法得知該青年的父親留下了哪些公司的股票,也無法得知它們的回酬狀況,但是從其過世的父親僅有3萬令吉定存,卻有價值20萬令吉股票的狀況來看,可以看出其父親既然將98.5% 的流動資產投入在股市,是一位深具信心的投資人。我們不能否認有這樣的可能,也許該青年繼續持有這些股票的話,未來的收益將是非常出色的,那將股票賣掉就會是殺雞取卵的不智舉動。
所以,當遺產中出現諸如公司股份的資產類別,無論是私人或公開掛牌,理應先審視該資產可能產生的未來收益,而不是斷然地將其出售並一鼓腦地安置在別人建議(或自己認為)的所謂「最好」的地方。
不該漠視資產流動性——留言的網民建議該青年將所有遺產統統存入公積金,但這位尚在求學的遺產繼承者才19歲啊,大家要了解一點,絕大部份的公積金存款,在未達法定退休年齡(目前為55歲)前,是無法進行提領的(50歲可部份提領)。換句話說,如果該青年真的遵循網友的建議,在10年內將全部遺產存入公積金,在29歲至55歲的這段期間,整整的26年,無論是遇上創業、置產、投資等等機會;或是醫療、意外、教育等等支出需求,都要面對明明有錢,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
不可不額外一提的是,近年政府正在考慮調高法定退休年齡,以及為公積金提領機制設限等,這些都有可能讓資產失去流動性的時長進一步拉長。
錯誤的潛在收益計算——除了財商上的建議疏失,在計算上這位網友也使用了錯誤的數據。過去10年公積金的平均派息率為5.95%;定期存款的利率過去10年期的平均值為2.77%,2022及2023年的平均值則落在3.63%。
如果該青年聽取網民的建議,103萬的遺產,在未來10年,每年存入公積金帳戶10萬令吉,餘額則安置在定期存款的話,當我們以5.95%及3.63%的平均值來計算預期未來收益時,35歲時約值205萬,45歲時約值365萬,55歲時約值650萬,65歲時約值1159萬,75歲時約值2066萬,和上述網民的計算出入極大。
要提醒大家一點的是,2066萬令吉貌似數額巨大,但那是56年後的事,若以每年5%的通貨膨脹率來計算金錢的時間價值,會發現其價值或購買力,其實只等同於如今的134萬令吉左右。
風險巨大的財務建議——該網民建議青年,「不要找自稱財務經理但實際上是銀行共同基金代理或保險代理的人」,但卻在留言末段建議他咨詢一家量化交易公司(老蕭不願具名,但是原來的帖文明確指名)。前者也許是擔憂青年投資自己不了解的金融商品,或是錯把保險當成投資標的(這一點老蕭是認同的);可卻又推薦一家進行高頻量化交易(Quantitative Trading),不公開透露投資績效的公司,來為青年處置其繼承的遺產,這不僅是理據矛盾,風險也十分巨大的財務建議。
總體而言,網民們的熱心確實值得表揚,大家都很樂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但老蕭在這則帖文下,看過許多留言後認為,每個人對收益、風險的認知不同,對待金錢的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異,無論是誰,在需要專業的財務意見時,還是多向幾位專業人士進行咨詢,最終擬定適合自己且考慮周全的方案,才是更好的做法。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5年2月20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