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老蕭

March 13, 2025

《東方日報》寫了80篇專欄文章,才發現自己從來沒提過金融界與財務規劃常常會被運用的「72法則」。這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但卻是出奇好用的財務公式,大家學會之後,有助於在生活中可以輕易地做出理智的財務決定。

什麼是「72法則」(Rule of 72)?它有兩個主要用途:一、算出資產/負債翻倍所需的時間;二、算出資產/負債翻倍所需的年化報酬率。

More...

什麼是「72 法則」(Rule of 72)?它有兩個主要用途:一、算出資產/負債翻倍所需的時間;二、算出資產/負債翻倍所需的年化報酬率。

人類的腦袋,是很難處理類似「複利」(Compounding Interest)的計算的。舉個例子,將 1 萬令吉存入年利率 3% 的定期存款,每年更新,大多數人都能輕易算出,一年後將獲得 300 令吉的利息,但是將連本帶利的 10,300 令吉再存入定存多一年,想要依靠心算去得出下一年的利息就變得不容易了(答案是 309 令吉)。

利用「72 法則」來換個方式思考,我們能夠利用 「72 ÷ 報酬率」的方式,粗略地算出資產翻倍的時間。這樣一來就能得出,依靠定期存款,自己的儲蓄得費時 24 年才能翻倍變成 2 萬令吉,同時對比其他類別資產類別所需的翻倍時間,方便確認自己的財務決策,是否合乎自己的需求。

「72 法則」的適用范圍並非只能運用在投資上,因為只要將算式中的「翻倍時間」與「報酬率」對調,也能反向算出大約的利率或所需的成長率。例如某人因理財不善,欠下卡債卻從來都不知道銀行收取多少利息,驚覺 4 年前欠下的卡債已翻倍,也能利用「72 法則」,以「72 ÷ 4(年)」的方式,得出銀行是以年利率 18%,讓他的債務越滾越大的。

當你閱讀到一則新聞,說馬來西亞的醫療成本在 8 年來已翻倍,你也就能夠得知醫藥費用正以每年 9% 的速度上漲,如果自己符合資格卻沒有投保醫藥保險,就會發現自己賺錢能力與投資的翻倍速度,很可能沒法追上醫療成本的通膨。

除此之外,假設一位企業家,立下將生意規模在 10 年內翻倍的志願,也能運用「72 法則」,快速地得出自己的企業營運,必須維持在至少每年 7.2% 的增長速度。

若要說「72 法則」對每個人都派得上用場的地方,那就是退休金規劃了。假設你距離自己的夢想退休年齡還有 20年,退休金目標是 200 萬令吉,目前擁有 100 萬的資產,想在 20 年內讓資產翻倍,「72 ÷ 20(年)」,你的年化投資報酬率就會是 3.6%,不好意思,定期存款和儲蓄保險這兩個被很多人視為「無風險」的理財工具並不符合要求,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你反而必須面對 100% 不達標的風險呢。在這個情形下,你只能專研比定存和儲蓄險更高回報的投資工具才行,固步自封只會讓自己在未來感到後悔。

那假設你目前連 100 萬令吉也沒有,只有 50 萬令吉,就意味著你的資產必須翻倍兩次,從 50 萬翻成 100 萬再翻成 200萬,那「72 ÷ 10(年)」,7.2%的年化報酬率,還是有很大機會通過投資工具(如股票)去實現的。

在「72 法則」中,很容易看得出,報酬率這個變因,時間越長要求就越低,你所需要面對的市場波動與投資風險就越低;時間越短,則必須追求更高的報酬率,所以盡早學會理財與投資,是唯一的出路,因為「時間」這個變因,對人類壽命而言,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延長的。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5年3月13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

About the author 

老蕭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和我一起开启您的理财之路

订阅理财老司机,获得最新资讯的更新通知!

除此之外,老萧也会不时发送一些理财贴士给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