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老蕭

October 2, 2025

踏入30歲,許多人心中都會浮現一個共同的疑問,這份徬徨正如最近一位讀者來信所說的:「我今年30歲,不追求大富大貴,只希望能存到一筆錢,讓自己有底氣去應對未知,有權力去選擇生活。我的第一筆『財務安全網』應該要存多少錢?要放在哪裡才安全又靈活?」

這個問題之所以如此普遍,是因為它觸及了這個年紀對未來的渴望與不安,因此,這篇務實指南將為你拆解這個大哉問,清晰地規劃出一條通往財務底氣的道路。

More...

第一階段:打造「反脆弱」機制

任何穩固的財務結構,都始於一筆緊急預備金,這是你抵禦生活風險的第一道防線。以一位30歲的單身大馬青年為例,若平均每月支出落在3000-5000令吉之間,一筆介於6到12個月生活費的儲備金便至關重要,取中位數計算,你的第一階段目標就是存到3萬6000。

這筆錢不僅是存款,更是個人財務系統的「反脆弱」機制;它讓你在面對失業、疾病等黑天鵝事件時能從容應對約9個月的時間,確保人生系統在混亂中不會崩壞。因此,一筆3萬6000的緊急預備金,是建立真正財務韌性的第一步。

第二階段里程碑:跨過10萬的門檻

緊急預備金到位後,下一個關鍵目標便是朝著10萬令吉邁進,這個數字雖非任何教科書定律,卻是個極其重要的心理與現實門檻。首先,從五位數跨越到六位數,本身就是巨大的心理成就感。其次,擁有10萬令吉的本金,你才算真正「玩得起」複利,同樣是5%的年回報,1萬的本金年賺500令吉,幾乎無感;但10萬每年則能帶來5000令吉的被動收入,體感完全不同。

更重要的是,這筆錢賦予你「選擇權」,無論是房產頭期款、創業啟動金或建立更多元的投資組合,你都從「只能空想」晉升到「可以執行」的階段。

總而言之,存到第一個10萬令吉,其價值在於讓你從勞動賺錢者,蛻變為能讓金錢為你工作的資本佈局者。

必須克服的兩種心理陷阱

然而,從零到10萬的路並不容易,最大的敵人往往是我們自己。

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兩個心理陷阱:

  • 享樂適應(Lifestyle Creep),即薪水上漲的同時,開銷也同步升級,換新車、吃大餐,導致儲蓄停滯。
  • 預期心理落差,儲蓄過程漫長枯燥,當進度不如預期時,便容易感到灰心甚至放棄。

正如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和財經作家傑夫克萊斯勒(Jeff Kreisler)合著的《金錢心理學》一書所言,這些並非個人意志力的缺陷,而是普遍的人性偏誤,唯有坦然面對並尋找對策,才能在這場心態修行中行穩致遠。

錢放哪裡?預備金的兩個「絕對安全區」

緊急預備金的存放地點,首要原則是「絕對安全」與「高度靈活」,以確保需要時,分文不少且能迅速取用。

基於此,老蕭僅推薦兩處:

  • 全靈活房屋貸款(Fully Flexi Housing Loan)掛勾的銀行來往帳戶:好處是能直接減少房貸利息支出。例如,貸款餘額為53萬6000存入3萬6000 後,銀行便只會以 50萬來計算利息。以4%的利率計算,這等同於你的存款每年賺取了4%的回報,且保有隨時取用的彈性。
  • 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 Fund):若你沒有上述房貸戶口,第二個選擇就是它。貨幣市場基金將資金投資於短期、高品質債務工具,風險極低、流動性高且收益通常優於銀行定存,是「加強版的儲蓄帳戶」。

資產佈局:通往百萬之路的三種「用餐選項」

解決了緊急預備金的安置,剩餘的資產便肩負著成長的使命,而股票類資產是將十萬變為百萬最關鍵的途徑。想要投资股票,常見的方式有三種,以「用餐選項」來比喻:

  • 個股:像自己下廚。需自備廚具(股票戶口)、研究食譜(策略)、購買食材(選股)、下手烹飪(操作),成果全看個人廚藝。
  • 信託基金:如上餐館。專業廚師(基金經理)為你料理,服務生(基金顧問)為你服務,能品嚐到自己做不出的異國風味(海外市場)。
  • ETF:像去連鎖快餐店。餐點標準,自行點餐取餐,雖無驚喜但能確保吃飽,成果與市場平均水平相近。

老蕭自己,既會在家下廚精進廚藝,也會出門品嚐各家美食,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對投資的歷程和結果心滿意足就好。

風險意識與家人的「愛心」提醒

無論選擇哪種投資方式,都必須建立成熟的風險意識,因為追求成長必然伴隨風險。

上錯館子(選錯基金)可能讓你鬧肚子(造成虧損),自己廚藝不精(研究不足)也可能糟蹋一桌好食材(血本無歸)。然而,除了市場風險,你還可能面臨一個「魔王關卡」——來自父母、家人的意見。他們可能會說:「存到10萬很好了,不要拿去『玩』股票,放定存或還房貸最穩當。」這份提醒源於他們對風險的規避心態,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選擇不冒任何風險,往往才是最大的風險

記得,財務規劃的終極目標是自由,而非財富。我們存錢的核心目的,是為了獲得「底氣」與「選擇權」,從而能應對未知,擺脫對人生的無力感。相信我,戶頭從五位數跳到六位數的那一刻,你聽見的不是錢的聲音,而是人生選項清單被解鎖的聲音。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5年10月2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

About the author 

老蕭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和我一起开启您的理财之路

订阅理财老司机,获得最新资讯的更新通知!

除此之外,老萧也会不时发送一些理财贴士给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