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講述了《不離職創業》(The 10% Entrepreneur)一書中的「兼職創業家」模式。除了提到上述模式的好處,也介紹了兼職創業家的5個類型。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若大家有意成為「10%創業家」,應該要如何開始著手進行呢?
在書中,作者麥金尼斯提到,在做出創業的決定前,我們必須按部就班地,先依序完成「尋覓—篩選—調查」,書中稱為「10%投資過程」的步驟(原書還包括「決策」及「文本記錄」兩個步驟,受限於篇幅無法盡錄,有興趣者請自行查閱):
1.尋覓——識別潛在的創業、投資機會。常見的各種尋覓機會的渠道包括:個人和專業網絡、行業活動和會議、線上平台和社交媒體、來自信任之人的推薦。尋覓的目標,自然是廣泛收集與自己的興趣與專業知識相符的多樣化機會。
2.篩選——此過程可評估初步機會,並建立清單。當中涉及了:評估市場潛力和競爭多寡、評估商業及收入模式、確保與自身的投資標準及風險承受能力一致。有效的篩選流程,將助於把清單範圍縮小,羅列出最有前景的機會。
3.調查——這一步驟對於瞭解風險和潛在回報至關重要,通過對選定機會的深入分析,能大幅增加創業成功的機會。主要活動包括:進行市場研究和潛在客戶訪談、分析法律和監管等考慮因素、評估運營計劃和可擴展性,旨在發現任何潛在問題並驗證選定機會的潛力。
以老蕭自身的經驗為例,當初決定在經營原有生意的同時,跨足金融領域開始創業之時,在最初尋覓時,做了相當多的功課,聆聽了來自銀行、房產、基金、信託、保險等行業翹楚們的心得分享;瞭解各相關公司的概況;並分析哪種金融產品及服務更適合自身的興趣。
來到篩選的部份,除了剖析這些行業的不同收入模式;老蕭也比對了自己需要投入的各種資源,如學習的成本及時間,得出了自己對於各金融行業的總結。在最終決定成為信託基金顧問之前,老蕭持續地向身邊的親友瞭解,他們曾購入了何種金融產品,及為何某些特定的金融產品無法得其所好的背後原因等;研究獲取執照的考試難度、監管單位的準則;及未來經營的方向及擴大團隊的可能。
雖然當初並不覺得自己是在很有系統性的情況下,規劃和進行了這些步驟,但閱讀了《不離職創業》之後發現,自己所做的正好如同筆者整理好的「10%投資過程」一般,將在職創業,展開斜槓的前期工作都準備得很妥當。
「輕資產」創業模式
老蕭還想要和大家額外分享一個此書沒有提及,但卻是老蕭在不離職的情況下,二度創業的重要心得,那就是「輕資產」(Asset-Light)創業模式。由於老蕭原有的事業屬於傳統零售行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買貨囤貨、僱用人力、租賃店面、添置設備,為支出及營運成本高昂的「重資產」(Asset-Heavy),所以為了避免「蠟燭兩頭燒」的情況發生,老蕭為自己「10%投資過程」中的篩選過程,設下了二度創業所需投入的起始資產較少,營運成本盡可能低的條件。
在現今的商業環境,藉助科技的發展,「輕資產」創業模式的優點不僅僅是節省成本、啟動容易,除了讓產品和服務電子化,像是老蕭服務客戶、培訓新晉、自我精進學習,大多數都通過視訊會議或線上平台完成;客戶如今在買入、轉換、贖回基金的操作,也無需再全部依賴舊式的手寫表格進行,客戶個人化的線上帳戶可以處理絕大部份的操作。這樣一來,像老蕭這樣的斜槓一族,就能從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解放出來,讓自己的新事業有了自動化及高速成長的可能。
除此之外,由於「輕資產」模式讓創業者投入更少的資本,就更有條件去靈活使用自己的資金,甚至有機會「以小博大」,賺取更多的利潤,畢竟大部份的收入為可支配收入,無需被套牢在日復一日需要付出的生意營運成本,卻不影響事業的發展規模與速度。比起「重資產」模式,「輕資產」有著進可攻、退可守的先天優勢。
以往,在老蕭的理財、投資相關主題專欄文章刊出時,社群網站上常常會出現諸如「夠錢吃飯就好了,還談什麼投資?」、「都沒有多的錢,要理什麼財」的網民留言。老蕭想要提點大家的是,理財這個課題其實相當廣泛,深入地討論就會包括「開源」的部份,也就是賺進更多的錢,這也是為什麼老蕭想要和大家分享在職創業、斜槓的原因。就算生活艱難,也許,撇開故步自封的心態,嘗試為自己打開另一扇大門,門後就是你期望的美麗新世界呢。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4年8月1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