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時候,應該沒人不知道全球正在席卷肆虐的「關稅風暴」吧?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意要向世界各國征收關稅,引發全球多國股市齊齊劇烈下跌,截至4月7日晚上,大馬股市創下16個月來的新低,吉隆坡富時指數失守1500點大關;而始作俑者的美國,若以涵蓋美國股市市值500大企業的標准與普爾500指數(以下簡稱標普500)為例,從2月中旬的最近高點,已下挫了約19%!
More...
上一次出現類似的證券市場恐慌,得回首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的3月份。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長期發佈的「恐懼與貪婪指數」,也來到了「極度恐懼」的區間,意味著整個投資市場瀰漫投資人的恐慌情緒,很多人都在非理性地拋售自己的資產。玩味的是,老蕭今天早上連續接到兩通來自客戶的電話,他們卻處在完全不同的情緒中,和大家分享自己和客戶的對話內容:
客戶 A:「怎麼樣老蕭?股市跌很多了,我等了好久,可以加碼了嗎?」
老蕭:「當然!只要你確定是閒錢,現在趁走低撈便宜肯定是個好選擇。」
客戶 A:「太好了!你覺得現在就是(股市)最底了嗎?」
老蕭:「沒法預測的,你就設幾個星期,分批買進吧,如果下個禮拜跌更多,你就相應買入更多。」
===
客戶 B:「老蕭!我上個月買的信託基金今天看跌了超過10%,我應該先賣掉嗎?」
老蕭:「千萬不要啊!現在是買的時候,不是賣的時候喔,別衝動!」
客戶 B:「但是新聞上說全世界都在跌,而且還會繼續跌,如果會繼續跌,為什麼不要先賣掉?」
老蕭:「無論是基金、股票、房地產,全部都是你的資產對吧?如果你價值50萬令吉的房子,今天突然市價掉到30萬令吉,房屋經紀一直勸趕緊你賣,如果不賣他們預測下個月房價只剩20萬了,你會賣嗎?」
客戶 B:「當然不會,神經病咩?」
老蕭:「對啊,股票、基金也是一樣的道理,當很多人不理智的時候,你幹嘛和他們一同起哄?你現在是很多很多家,每一年賺得缽滿盆滿的上市企業的小股東,現在你的生意依舊是一切安好,你幹嘛要便宜賣掉你的股份?」
為什麼同樣是客戶,A與B在這個時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呢?其實A也曾經說過和B一樣的話,那就是上述提到的2020年3月的股災時,所幸經過老蕭的勸解,當時A沒有貿貿然拋售自己的股票與基金,「見過世面」之後,現在不僅絲毫不受市場情緒的影響,還能深刻體會到「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巴菲特名言)的道理。
那為什麼不在股災爆發時,先將自己擁有的資產統統出售,等雨過天晴時再買回來呢?答案是,因為你賣了之後,你就不會知道什麼時候該買回來。這裡用美國股市來和大家講解好了。以下為標普500自1950年起,到2024年的走勢,清楚地用兩個顏色顯示牛市(股市上漲)及熊市(股市下挫)的區間:

大家可以見到的是,股市雖然短期波動甚是劇烈,但一旦時間拉長來看,就是穩步上揚的趨勢,而且是「牛長熊短」,壞日子向来都不持久。若秉持著長期投資的策略,在1950年投資的1萬元,到了2024年是竟可以滚成超過3770多萬元。這驚人的複利效應,體現在一個很重要的地方——這筆投資乖乖待在市場裡,經歷牛熊市的輪替,而不錯過上漲最多的全部日子。

大家要明白一點是,如果我們將1995–2024年中標普500漲幅最高的50個日子進行統計,會驚訝地發現,當中竟然有一半的好日子,是在熊市是發生的;還有28%,是發生在熊市轉換成牛市時的頭兩個月;只有區區22%漲幅最高的日子,是發生在欣欣向榮的牛市之時。
在這段時間內,只要自己對牛市與熊市的預測失准,損失之巨大,你可能無法想象:當你頻繁進出市場,為了「趨吉避兇」,但只要錯過10個漲幅最多的日子,你的投資報酬就比沒有殺進殺出的人,驟降54%;錯過20個好日子,報酬少了73%;錯過30個,報酬只有一直待在市場裡的投資者的17%。
這樣一看,大家還會想要「先拋售,再買回」嗎?當股災來襲,你才賣,遲了;當市場突然好轉,別人賺了一波你再買回,也是遲了。從眾的心理只會害了你,你以為跟著多數人,風險就能降低,但其實跟著別人殺進殺出,只會付出慘烈的代價。
除非是核戰爆發、小行星撞地球等造成人類文明毀滅的事件,其他無論你當下覺得再天大的事都好,回頭看那就是歷史而已。長期投資,就是最穩當、最理性的累積財富方程式,而且省事又省錢,賣什麼鬼啦?不賣!
此文章原文刊登於《東方日報》「龍門陣」2025年4月10日《理財開路》專欄,由理財老司機撰寫。原文鏈結在此
老蕭是馬來西亞理財規劃師協會(FPAM)及投資經理聯合會(FIMM)的認證會員,身兼單位信託顧問、私人退休金顧問、理財部落客的斜槓一族,擁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CFP TM)資格。